司马光病逝,谥号文正。司马光生前曾经提出:文正,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。这个观点得到了时人和后世的赞同,朝廷也不肯轻易赐给臣下。那么司马光谥号文正,也算求仁得仁,对他的最高赞誉了。
帝王书资治通鉴是怎么写成的?司马光:眼瞎,掉牙,神经衰弱!
(相关资料图)
金庸笔下的杨过,用16年的时光去等待绝情谷底下的小龙女,而北宋的司马光却耗费了19年的精力,编撰了有帝王书之称的资治通鉴,孰谓专情。
司马光这辈子做了三件事:童年急中生智砸缸救人,中年强烈抵制王安石变法,晚年倾尽心力完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。当然,最大的成就当属完成资治通鉴,这也使得司马光也和司马迁一起并成为"史家二司马",光耀千古。
皇皇一部资质通鉴,294卷,300余万字,上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韩赵魏三家灭智伯,下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,前后16朝,历时1362年。
为了这部书,司马光从宋英宗治平三年(1066)开始动稿,到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)成书,前后耗费19年的时光。其中后15年,因为对王安石的变法活动有意见,司马光主动向皇帝上书,要求离开京城开封。他选择的目的地是洛阳,去担任西京留司御史台。
所谓眼不见心不烦,司马光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"独乐园",让人可以窥探到其远离尘嚣,自得其乐的精神世界。离开权力旋涡,在这种退居二线的生活状态下司光马集中精力专心治书。
史海浩瀚,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巨著当然不可能穷一人之力完成,编写小组还配备了当时著名学者范祖禹、刘攽、刘恕等人,由司马光任主编之职。
和现在许多在位领导挂名主编不同,司马光的主编那是真抓实干的。资治通鉴之所以称之为编写,是因为其素材主要来源多大359种史籍。特别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十九史,包括史记、汉书、后汉书、三国志等,这些在司马光生活的北宋时期已经完成。
通鉴编写小组根据时间线,列出朝代兴衰的大事条目,再取舍原始材料,把纪传体的十九史中的相关内容改写为编年体。
由于编写人员众多,参考材料广泛,风格体例自然也各有不同,但最后都由司马光删其繁冗,修改润色,写成定稿,使得全书风格统一,如出一人之手。
19年的光阴,司马光对资治通鉴倾注了极大的心血,可以称得上是搏命。
每天在书斋内足不出户,吃饭让家人送,每天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长,现在存世的司马光唯一真迹,就是资治通鉴上晋元帝永昌元年(公元322年)的一段手稿残本,宽33.8厘米,长130厘米,共计29行,465字,上面全是司马光本人一笔不苟的楷书,没有一个草字。
夏日酷暑,为了避免中暑,司马光让人在书房里挖了一个大坑,还砌了砖,搞得像活死人墓一样,而他却安居其中,查资料,写书稿。当时洛阳城里大臣王拱辰高门大院,府邸豪华,家中建有三层高楼,洛阳老百姓都说:王家钻天,司马入地。
资治通鉴成书之时,司马光已经是65岁上下的老人了,他自述心力耗尽,弄得形销骨立,眼睛快瞎了,牙齿也掉得差不多了,还得了神经衰弱症,记忆力极度减退,并且自我感觉命不久矣,甚至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遗书,这比现在的秃头码农们的段位还要高上好几个段位。
果然,两年后,司马光病逝,谥号文正。
司马光生前曾经提出:文正,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。这个观点得到了时人和后世的赞同,朝廷也不肯轻易赐给臣下。那么司马光谥号文正,也算求仁得仁,对他的最高赞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