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新区:产业发展“加速度” 青年成长“加速度”

中国青年网   2023-08-30 10:08:26

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王豪

走进兰州新区,“加速度”是常被提及的话题。

作为国务院批复的全国第五个、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,肩负“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”战略使命,兰州新区随处可见塔吊林立、人头攒动、机器轰鸣、车辆穿梭的建设场景,如同按下“快进键”一般。


(资料图片)

在这里的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,兰州睿尔思新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睿尔思”)技术总监卫慧波告诉记者,睿尔思2022年10月落户,今年6月完成产线建设,7月正式投产,预估一期产能20吨,二期产能80吨,全部满产后,产值可达上亿元。

“进展很快”,卫慧波认为,这和基地的孵化息息相关。“我们来时就有标准厂房、仓库、控制室、办公室,还集中供应水、电、蒸汽、氮气、压缩空气等公辅配套,为生产提供了极大便利。”

培育企业快速成长的同时,孵化基地大步前进。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艳介绍,孵化基地计划在“十四五”末,建成厂房300栋,发展规上企业200家,实现工业产值130亿元。

提供建设专用厂房,为企业轻资产快速入驻,短期回报创造便利条件,当前,孵化基地已有像睿尔思一样的入驻企业108家,涵盖医药原料药及中间体、农药中间体、兽药中间体、日用化学品、信息化用品、化学试剂、高分子材料、催化剂、助剂和添加剂等化学品产业门类,落地产品558种,其中,打破国外垄断产品18种,替代进口产品91种。

有别于带着项目“拎包入驻”的企业,海亮集团在兰州新区注册成立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亮公司”),并建设了厂房、配套设施等。2022年6月,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生产成功。

海亮公司生产车间。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王豪/摄

海亮公司总经办主任陈墨玉说,与国内铜箔生产项目从开工到试生产一般需要18个月的周期相比,该项目投产时间缩短1年、前期成本节约300万元。

这同样与兰州新区的贴心服务密不可分,陈墨玉举例,竞得土地后,公司立刻签订《企业投资项目承诺书》,取得“承诺制施工许可证”,拿地即开工。新区各部门也积极指导公司落实相关建设标准,同步办理相关手续等。

“路通、给水通、电通、排水通、热力通、电信通、燃气通及土地平整等基础建设配置也很快。常常是政府跑在我们前面,上门服务。”陈墨玉说。

今年5月26日,海亮公司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5万吨全面投产;始建于去年7月的二期项目,主体厂房即将封顶,二号生产车间已经投产运行。

在兰州新区,类似加速发展的企业还有很多。2023年8月25日,东方希望集团兰州新区年产40万吨金属硅项目送电点火,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。

记者了解到,该项目是全国年产金属硅最大的单体项目,去年10月底正式开工建设,当前已完成项目建设进度的80%,再次刷新兰州新区项目建设“新速度”。

串珠成线、连线成片,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变成现实之际,兰州新区产业集链成群。来自兰州新区党工委、兰州新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,自2012年新区成立以来,已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080个、总投资5280亿元,构建了先进装备制造、绿色化工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大数据、新能源汽车、商贸物流、文化旅游、现代农业、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,为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与此同时,更多青年人才在兰州新区跑出成长成才“加速度”。

卫慧波本人就是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博士。他直言,兰州新区不仅对落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,还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、医疗、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照顾,他在这里干事创业很有信心。

目前,卫慧波和团队成员针对有机发光材料实际应用面临的发光效率低、光稳定性差的痛点,研发出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,并创新地设计了一整套自动化控制高温隔氧反应装置,实现具有高发光效率和极佳光稳定性发光材料的低成本产业化制备。

陈墨玉是一名90后,老家在河南。2021年,她入职海亮,在总部工作不到半年后,就来到兰州新区。

在这里,她参与铜箔项目从0到1的建设过程。从公共关系管理到品牌宣传,从行政工作到后勤保障,每一处都有她的身影。陈墨玉说,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个平台,她无法相信自己能在短时间内,取得如此之多的进步。

聊到为什么选择艰苦的大西北,陈墨玉说,这是海亮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,也是海亮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她希望,自己在祖国、在组织更需要的地方,将“小我”的奋斗融入“大我”之中。

(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)

推荐